北京印刷学院学报

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选集在哈尔滨印刷 

来源: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23

1946年4月28日,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哈尔滨。当时的哈尔滨是全国最先解放的大城市,中共东北局所在地,党的很多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,政治空气非常浓厚。为提高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,指导当时的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,特别是大力宣传刚刚在党的“七大”确立的毛泽东思想,东北局领导决定出版一部《毛泽东选集》。翌年秋天,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同志将一部早在1944年由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出版、1947年3月由中共中央再版的《毛泽东选集》交给东北书店总经理李文同志,要求组织力量,增选篇目,尽快完成出版发行。在凯丰同志亲自主持下,选编人员按时间发表顺序,选入了毛泽东同志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文章49篇,并报请党中央批复。与此同时,开始筹集纸张,寻找印刷厂家。

为使这部著作印刷出来最终达到高水平、高质量,原计划从接收敌伪的物资中选择最好的纸张,但由于数量有限,满足不了1000个页码、2万册的印量需求。李文总经理找到东北局经济委员会主任王首道批下专门经费。经东北日报社的李常青等同志的联系,由吉林石砚造纸厂专门为印刷《毛泽东选集》生产用纸。经多日考察,选定了东北铁路印刷厂为印刷厂家。当时的东北铁路印刷厂是始建于中东铁路初期的老厂,技术力量雄厚,厂里的印刷设备大都是德国海德堡制造的高台印刷机,这种印刷机是当时最先进的印刷设备,印刷速度快,质量好;电气设备采用的是西门子公司出品的,运行稳定。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,这个厂已被东北民主联军接管,全厂工人在军代表胡汉的领导下工作积极,思想觉悟高。当时哈尔滨新华书店、光华书店销售的《资本论》《鲁迅全集》等都是由东北铁路印刷厂印刷的。

《毛泽东选集》底页文字

当年的东北铁路印刷厂工人,如今已经在哈尔滨铁路局离休的老干部刘德水回忆,印刷厂原军代表胡汉是上海人,延安抗大毕业,营级干部,性格直爽,办事雷厉风行,1948年随军南下,据说,建国后在沈阳铁路局工作。东北局为更好地完成这一项特殊政治任务,特增派具有丰富工人运动经验的正团级军代表田家夫进驻工厂。印刷厂召开了全厂职工动员大会,号召全厂职工尽职尽责、克服各种困难,优质、按期地完成任务。会后印刷车间选用运行状态最好的3号和19号印刷机,和车间里技术最高的3号印刷机台印刷工信祖贻和助手马海,19号印刷机台印刷工张庆余和助手胡焕新负责印刷内页;选用鲁林印刷机及印刷工陈建堂负责毛主席照片的印刷工作。铁路印刷工人怀着对共产党和毛主席无比热爱的心情,印刷这部《毛泽东选集》。为了保证印刷质量,印刷工人克服了种种困难。由于铸字模子老化,铸出的铅字高低不平,印刷出的书页上的字墨色有深有浅,影响印刷质量,印刷工人就用手一遍遍抚摸排好了的铅字版,摸到低一点的,就抽出来垫一下;摸到高一点的,抽出来锉磨掉一些,直到全部铅字版平整。拣字组的工人每天至少拣7000字,最多达1万字,工作量是平时的3倍。编校人员将书稿前后仔细校对过7遍,有的篇章校对了16遍。由于印刷量大,印刷机连续运转,胶滚受热变形,纸面油墨不均匀。工人每天数次将胶滚卸下来用电扇冷却,这样就保证了印刷质量。因这部著作厚达1000页,须采用线装工艺。装订车间的30多名女工,不辞辛苦,天天加班加点到深夜,2万册书全都是她们手工操作完成的。为了保证工人及整个工作安全,深夜由工人纠察队持枪护送女工到家。

经过全厂职工近半年的苦干,1948年5月31日,东北铁路印刷厂胜利完成了2万册《毛泽东选集》的印刷任务。《毛泽东选集》交由东北书店在团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发行。

哈尔滨出版的《毛泽东选集》为精装六卷合订本,有两种,均为大32开,长22厘米、宽15厘米、厚5厘米。多数是深红色布面精装,极少数采用羊皮面或绸缎面精装。封面和书脊刻有毛主席侧面浮雕像和“毛泽东选集”5个烫金宋体字。书扉页印有“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”的红字。扉页之后是毛主席在党的“七大”做报告的照片,照片全是手工粘贴上去的,照片前还加装一张玻璃纸。全书1000页,56万字,收录毛主席著作50篇,如《兴国调查》《长冈乡调查》《才溪乡调查》等。此外,文献在保持了毛泽东文稿最初原貌的基础上,还印有“第二次围剿敌之进攻与我之集中”“第三次围剿良村战役时的敌我形势”等作战地图;一个连队1941年的收支明细表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印刷出版之前,编辑还将毛泽东同志在1947年12月25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会议所作的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》选编其中,并放在了卷首。书的后面标明了出版发行者为“东北书店”,由“东北铁路印刷厂印刷”,同时还注明了“1948.5.哈.初”等字样。

上一篇:琅琅节气歌作者他是谁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