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印刷学院学报

琅琅节气歌作者他是谁 

来源: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23
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每月两节不变更,最多相差一两天,上半年来六、廿一,下半年是八、廿三。”

翻开2017年第70次印刷,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新华字典》,附录的最后一项就是上面的这首56字二十四节气歌。从1971年节气歌出现在《新华字典》算起,距今已整整46年。近半个世纪来,数亿人通过这个媒介,看到、熟记、背诵并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知识。

节气歌作者的几个版本

薛琴访版本。在百度上搜“薛琴访”,可看到其简介为“物理学家、二十四节气歌作者”。1950年,《二十四节气歌》和署名薛琴访的《推行真正的农民日历——阳历》同时发表在1月9日的《人民日报》,这首节气歌见报时的标题处并无署名,后人误认为作者是薛琴访的可能性较大。笔者看到1947年历书中已有这首节气歌的“蓝本”,这一发现更印证了这一点。薛琴访教授是四川蓬溪县人,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,先留校工作,后在西南联合大学、北京地质大学任教,在光谱实验研究方面颇有建树。

赵却民版本。气象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《天文·时间·历法》,书中说“为了便于记忆,我国天文学家赵却民教授将二十四个节气各取一个字,按顺序编成二十四节气歌。”赵却民1899年生于湖南长沙市,天文学家,是我国现代天文学教育开创者之一。赵却民1941年留学归国后一直在南方的高校任教,工作以教学为主,只发表过一篇论文《书经日食时代考》。赵却民创作节气歌的可能性还有待继续证实。

张心一版本。1929年出版的《国历之认识》,书中有一篇“新历二十四节歌”,署名就是张心一。张心一是甘肃省永靖县人,我国农业统计学的奠基人。1929年至1932年,任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统计处农业统计科科长。在这期间,他把24个节气同阳历联系起来,编成《二十四节气歌》,以指导农业生产。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农业计划处处长、农业部土地利用局副局长等职务。

李元芝版本。大连大众书店1948年11月印行的《纪念日史料》,书中“四季歌”作者为李元芝。“立春阳气转,雨水润大田……”这一版本节气歌与现在流行的内容出入较大。

此外,现在出版的好多书籍中,都对节气歌的作者语焉不详,有的说是古代劳动人民,有的说是当代人民群众,更多的是无时间无作者,直接拿来使用,莫衷一是。

1929年已有“二十四节歌”

对古人来说,专门针对二十四节气编一首节气歌,可能远没有针对某个节气编一首诗或歌谣更为重要,这就是现在能看到相当多的把节气与歌谣相结合的农谚,却很少看到古代版二十四节气歌的原因之一吧。

辛亥革命以后,我国纪年方式改为国号纪年,同时在全社会推广使用阳历,为了让国民认识到新历法的好处和重要性,二十四节气交节时刻在阳历中十分固定是个很好的理由。1929年出版的《国历之认识》一书中,第四部分就是“新历二十四节歌”,作者为张心一,32句224字,开篇就是“改用国历真方便,二十四节极好算。每月两节日期定,年年如此不变更。上半年来六廿一,下半年来八廿三”。这些话在改用阳历前是不可能出现的,我们称其为“传统版”节气歌。

节气歌编好并印刷成书后,肯定在来年的历书中留下痕迹。果不其然,笔者手中的1930年历书中就有一首“国历节令歌”,内容与1929年《国历之认识》中的完全相同。浙江省出版的1944年历书中,节气歌改编成了60句420字,这也是目前看到的最长版本。

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的1947年历书中,有一首“记节气”的歌谣,与现在流行的56字节气歌最为接近,我们称其为“经典版”节气歌,作者不详,10句70字,“使用阳历真方便,二十四节不用算,前半年来六二三,后半年来八二三……春雨惊春连清谷,夏满夏芒暑相连,秋暑露秋寒又霜,冬雪雪冬小大寒……”因为该出版社前一年的历书中并无节气歌内容,所以可以断定,这首节气歌就是现在56字节气歌的“蓝本”。

东北书店印行的1949年历书中,节气歌分为“阳历节令歌”和“阴历节令歌”。“阳历节令歌”共24句168字,内容为:“一月小寒随大寒,拾粪打柴莫偷闲。立春雨水二月里,春节家家乐喧天……大雪冬至农事了,全家欢喜过新年”。“阴历节令歌”共24句120字,内容为:“立春春不暖,雨水冰还坚。惊蛰仍冻手,春分雪化完……小寒又大寒,转眼到来年。”

上一篇:数字化设计与打印在职校学生创新设计中的应用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