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印刷学院学报

铭刻时代“印”记“刷”新育人模式 ——专访北 

来源: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8-03
北京印刷学院,一个有着时代印记的名字。其前身是文化部所属的文化学院印刷系,始建于1958年11月;1960年,在全国招收40名五年制本科生;1961年,文化学院撤销;同年10月,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,改名为印刷工艺系;1978年,经国务院批准,该院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为基础,成立北京印刷学院。 2018年,北京印刷学院举办60周年校庆。六十载波澜壮阔、砥砺前行,一甲子筚路蓝缕、玉汝于成。 近日,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,讲述了北京印刷学院支柱院系—新闻出版学院的“来龙去脉”。 01. 2,学院参加京津冀新闻出版类专业教改研讨会。 02. 2,北印广告专业师生“游学”中国广告博物馆。 传统学科立足行业 北京印刷学院被称为印刷出版业的“黄埔”院校。新闻出版学院以出版传播为特色,现有编辑出版学、数字出版、广告学、传播学、新闻学5个本科专业。 据陈丹介绍,编辑出版学属国家级特色专业。自2012年起,新闻出版学院响应国家培养新闻传播行业卓越人才的需要,在全院一本生源内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以“韬奋班”命名的教学试验班。在2泄蒲兰垩芯恐行姆⒉嫉摹吨泄笱Ъ把Э谱ㄒ灯兰郾ǜ妗分校谌旄米ㄒ档母咝V校眯1嗉霭孀ㄒ蹬琶谝弧? 新闻出版学院现有新闻传播学、新闻与传播、出版3个硕士点。其中,新闻传播学作为文、管学科群的龙头学科,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,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名列第九,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为C+。该学科于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资格,是北京地区最早的4个传播学学位点之一。不久前,北京市教委下发《关于公布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的通知》(京教函〔2019〕196号)文件,新闻传播学成功入列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。 陈丹表示,高精尖学科的获批标志着“十三五”时期学校在坚持内涵建设、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、增强办学活力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。同时,这也为学校博士点申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,为建设特色鲜明、高水平的出版传媒大学起好步、开好局。 陈丹讲到:“作为中国唯一以出版传播为核心学科的教学科研单位,北京印刷学院以理论研究为基础,面向首都、服务出版业,突出应用研究,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。” 03. 2,学院参加中欧数字出版研讨会。 04. 2,新闻出版学院举办数字出版专业毕设暨优秀成果展。 创新学科紧跟时代 新闻出版学院旨在培养有家国情怀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出版创新人才。陈丹指出,学生既要懂出版内容,又要懂技术,还要会管理。不是在象牙塔里只懂得研究的人,更多的是在新闻出版领域冲在一线、作为新闻出版内容的传播者;同时,也是出版业转型升级的亲历者。 陈丹介绍,学校的30个本科专业覆盖出版传媒全产业链的不同领域,而新闻出版学院的5个专业发展各有侧重、各有特色。其中,出版是核心,也是北京印刷学院的立校之本。数字出版和国际出版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两个拓展专业。其中,国际出版是全国唯一一个结合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以国际出版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。数字出版专业是该学院于2008年设置的全国首家与数字相关的出版专业,近年来聚焦“媒体融合”重点发力,积极融入行业大势。 陈丹指出:“如今的纸质阅读必须契合数字化阅读的需求,实现内容的数字化,并用数字化的渠道来发行。数字出版专业就是让内容更加个性化,更有针对性的呈现给读者。数字化转型升级一定需要技术,而如何把内容与技术结合到一起是这个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。因此,这个专业是文理兼收的。” 而针对数字出版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也“颇费心思”,陈丹称,新闻出版学院实施“开门办学”策略,将国内数字出版企业的“大咖”引进来,实行“双导师制”。同时,发挥行业院校实践教学优势,建立实习实践基地,让学生可以“边学边做”。 师资力量颇为雄厚 新闻出版学院打造了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、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、中国出版集团原董事长聂震宁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”入选者周志颖为代表的强大专家团队;培养了以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、北京市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、北京市优秀教师领衔,由教授、博士组成的“骨干”教师队伍;搭建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实验室、总局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服务综合实验室、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、跨媒体出版北京重点实验室、中国版权研究中心、中国编辑研究中心、中国编辑资料中心、中国期刊研究所等科研实践平台。 陈丹介绍,学院现有教师68人,其中专任教师58人,含教授9人,副教授25人。有市级学术创新团队2个、市“拔尖创新人才”2名,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。学科队伍规模适中、结构合理、潜力巨大。 近五年来,新闻出版学院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、省部级项目25项、横向项目11项,到位科研经费超过1

上一篇:印刷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告会隆重召开
下一篇:我国印刷教育、印刷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展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