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印刷学院学报

共产党宣言催生中国共产党宣言 

来源: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18

一、《共产党宣言》在中共创建期间翻译出版的历史契机

《共产党宣言》,马克思、恩格斯1848年共同撰写的划时代经典文献,1920年经陈望道翻译,8月由又新印刷所印刷,上海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发行。这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全译本,它的问世是中共上海发起组积极运作的成果。

正如恩格斯在《共产党宣言》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:“现在,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,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。”在共产主义运动向全世界扩展的进程中,《共产党宣言》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,从19世纪末起就开始影响中国。1899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《万国公报》第121期发表《大同学》第一章《今世景象》,不仅首揭“马克思”之名,而且其中意译了《共产党宣言》中的一句话。1906年,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摘译了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四段内容;同年宋教仁译著《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》,其中摘译《共产党宣言》的结束语:“盖平民所决者,惟铁锁耳,而所得者,则全世界也”,“万国劳动者,其团结!”紧接其后,又有叶夏生发表《无政府党与革命党之说》,文中介绍《共产党宣言》第二章十条纲领。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“蜀魂”将日本堺利彦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译成中文,在东京出版。1908年刘师培等创办的热衷宣扬无政府主义的《天义报》连载发表“民鸣”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第一章,并出版《共产党宣言》的中译本。但上述译本主要流通于日本,对中国国内几无影响。

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共产主义运动,1919年4月陈独秀主编的《每周评论》刊登成舍我署名“舍”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第二章“无产者和共产党人”的最后几段,包括十大纲领全文,并在按语中高度评价《共产党宣言》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最重大的意见”。五四运动后,这方面的译介活动进一步加紧。8月,张闻天在《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》发表《社会问题》,文末专门摘录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十条纲领。李大钊10月、11月分两期发表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,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,称其为“世界政造原动的学说”。文中摘译了《共产党宣言》的许多重要论述,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。11月出版的《国民》刊出李泽彰摘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第一章,年底又有北大学生罗章龙从德文本节译该宣言,以油印本秘密流传。

《共产党宣言》

《中国共产党宣言》

上海市杨浦区国福路51号,《共产党宣言》首个全译本译者陈望道在此生活和工作了21年时间 (孙中钦摄)

伴随共产主义运动在十月革命后磅礴于世界,马克思主义在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中一马闯出,在这种背景下对《共产党宣言》的传译,最终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勾联起来。上海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南方重镇,与北京遥相呼应。《民国日报》副刊《觉悟》与《建设》《星期评论》等刊物纷纷发文介绍《共产党宣言》,论述《共产党宣言》的伟大意义。《共产党宣言》之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渐成共识,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急切需要一个完整的中译本。戴季陶、李汉俊、沈玄庐主持的《星期评论》,有意连载刊登《共产党宣言》。在邵力子的推荐下,翻译之事交给了留学日本归国的年轻学者陈望道,当时他因为浙江一师风潮而失去教职。陈望道在浙江义乌分水塘家乡宅旁的一间柴屋,根据《星期评论》社和陈独秀提供的日文和英文本《共产党宣言》着手翻译,后又用俄文本校对。他心无旁骛、专意译事。陈母送去粽子和红糖让他作夜点心。他误将墨汁当红糖,蘸着它吃下了粽子而浑然不觉,留下了“信仰的味道”的美谈。1920年5月,《共产党宣言》译成不久,《星期评论》社发来电报,邀请陈望道到上海任该刊编辑。但是等他来到上海不久,《星期评论》被迫停刊,不仅编辑工作告吹,就是发表《共产党宣言》也要另觅良机。

关键时候,陈独秀聘陈望道为《新青年》编辑,《共产党宣言》中译本则成为陈独秀发起成立的社会主义研究社的第一个成果。紧接着,中国共产党发起组1920年6月在上海成立,更是将促成该译本的出版作为头等大事。陈独秀、李汉俊采用英、俄、日译本对中译本进行了校对。8月中,《共产党宣言》陈望道译本作为“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”出版发行,很快售罄,9月印行第二版。有必要指出的是,中共发起组成立时初名为“社会共产党”,后经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商讨,于8月定名为“共产党”。这理应是接受共产国际“二大”会议精神的体现,同期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出版则分明有助于中共发起组成员旗帜鲜明地张扬“共产党”的旗号。

上一篇:一种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信息远程集中打印系统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