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印刷学院学报

品读新闻记者司汉科散文集甘河不只是一条河 

来源: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02

我的面前是一搭厚厚的打印书稿,名字叫《甘河,不只是一条河》,作者司汉科。

我已在电脑上看过几遍了,又特意打印出纸质版的做再细致的阅读,这里的每一篇文字展示出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和期间的故事,有的让人读后如沐春风,有的让人激情涌动,也有的让人心生悲凉,甚至怒火中烧……这就是那个谦谦君子模样的新闻记者司汉科,在散文世界里的耕耘和收获,在新闻世界之外的喜怒哀乐。

新闻记者和作家之间没有鸿沟,有的只是相互之间的融合,相互渗透促进发展,在文学中长出新闻的花朵,在新闻中绽出文学的新蕊。这在新闻史或文学史中都有证明。中国现代新闻史、文学史中都有杰出的记者因新闻而成著名的作家。如,刘白羽、华山、魏巍、穆青、郭超人等等,进入新时期之后,许多记者凭借着敏锐的政治嗅觉,通过新闻事件发现在解放思想、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思想、新的观念、新的人物,他们在两栖中一手写新闻稿,一手创作文学作品,一批新闻记者由此跨入文学的领域,创作出了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,可圈可点,可歌可泣。在黑龙江省尤为突出,那时风华正茂的新闻记者贾宏图、蒋巍等,以及“文革”前的新闻记者满锐等,在思想解放的春风中,创作出一批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,以致到现在还闪耀着思想光泽和文学色彩的报告文学、小说、诗歌、戏剧等文学作品。

这为黑龙江省新闻界的后来者立了标杆,做出了榜样。

汉科,当过老师,学过世界语,教过英语;作过研究生,学院派的研究过学问,后来到《黑龙江日报》做起来终身的职业——新闻记者,直到光荣地退休。

汉科,是贾宏图们的优秀继承者。

在工作岗位期间,他的一只手在新闻界,写出大量的新闻作品,及时报道了新闻事件,总结了一批先进典型经验,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向上级写出了具有价值的内参。同时,他的另一只手在文学的领域,创作诗歌、散文、长篇小说、文学评论等,在文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所以有人称他为“记者中的作家”“记者中的学者,学者中的作家”等。

他的新闻和文学实践,是不愧于这个评价的。

我看他这厚厚的散文书稿,仿佛看得到他的感情像一条河水,那是他的故乡母亲河——甘河的河水吗?时而平静,时而湍急;时而潺湲,时而咆哮。

对于故乡的深情。他散文的标题就是一首诗,蕴满了对故乡的深深感情。《童年是一幅画》《我遥远的甘河老二队》《求学路上,每一座山都在远方》《山中,有一只布谷鸟在叫》《当老师的那一年,我十八岁》等。这些题目就是一首诗,充满了诗的韵味和意境。同时,在这些散文里,作者以细腻的感情回忆故乡那些永远刻印在心上的记忆。

对于家人的感恩。在他的散文里多次写到自己的母亲父亲,他对他们都是怀着一种真挚的感情。在《甘河,不只是一条河》里,作者以一种看似的陈述句式讲了一段往事,品味后却得到里面是一种醇厚的情感。“一家人挤在一铺炕上,为了我的学习,父亲特意买了一个200度的大灯泡,屋里锃明瓦亮,烤得全家人都难以入睡,我过意不去,但父亲母亲态度坚决,一直鼓励我不要放弃。”在这短短的七八句话里,把父亲对他的感情、母亲对他的希望,以及他内心那种愧疚的情感充分展示出来。这种感情的抒发要比让作者站出来,以话剧舞台上演员那种直抒胸臆的抒情更含蓄,更厚重,更有韵味。

对于风光的描绘。散文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需要作者对于自然环境进行描绘,即“登山则情满于山,观海则意溢于海”。在《甘河,不只是一条河》里,以作者对于甘河的情感起伏为主线,揭示了甘河446公里的行程,描绘了它两岸的自然风光,“那一段,两岸高山耸峙,山高谷深,河谷狭窄,咆哮奔腾。大杨树到嫩江一带进入平原,河道渐宽,河谷平缓,就是那副从容不迫地汇入嫩江,永不回头。”这一段对自然环境描绘动静结合,其基础是作者对于甘河的一个情字。

对于童年的眷恋。作者在这些散文中多次写到自己的童年,以及童年里那些有趣的往事。在《童年是一幅画》这组散文中,突出的仍是一个情字。“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,队上30多户人家,坐落在大黑山脚下的一个盆地里。冬天,这里是一个冰雪中的童话;夏日,这里是一个绿色的王国。”在这组散文里,作者是怀着一腔真情在回忆农场过年的欢乐、秋天在大地上的劳动,还有采木耳的“我”成为打蛇的英雄等。每一片都是有那么深的童真童趣童乐,其中的基础是“我”对于童年的那片深情。

上一篇:打印妈妈
下一篇:没有了